中企跨境并购十年回顾

制造化

十年前,联想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,那是中国企业第一宗大型跨境交易。此后,中国已累计达成650多宗1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。如今,中国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已经成为国际交易市场的常客

 

中企跨境投资

Designer's favorite editor

2008年后,关于中企跨境投资影响力的讨论有很多,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卖方所受到的影响,例如中国资本是否抬高了标的价格、标的所在国是否应当警惕中国买家,或是资本外流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等。

 

180

天/开发时间

30

种/功能

20

类/页面


本文仔细梳理了中国企业十年跨境并购史。中国买家的表现参差不齐,大部分交易并没有切实实现原定目标,最主要的原因是时机选择错误,这一点是所有企业都很难把握的。另一个原因是中企欠缺并购后整合能力。

 

2008年后,关于中企跨境投资影响力的讨论有很多,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卖方所受到的影响。

 

例如中国资本是否抬高了标的价格、标的所在国是否应当警惕中国买家,或是资本外流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等。

 

评估历史交易情况

Assessment of historical transactions 

 

评估一宗收购案是否“成功”肯定是主观的,因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如果没有此项收购,买卖双方现在会是什么情形。交易完成后,股价的短期变化只能反映市场是否看好这宗收购,却无法反映真实的执行情况。

 

资源类交易诅咒

Resource transaction curse 

 

收益最差的当属 2000年代后期的能源类收购项目。2008年之前的十年间,中国的能源进口价格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%。能源进口被视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构性问题,也关乎国家安全。

 


多元化财务投资与建立关系的交易

 

第二类收益较差的是收购上市公司类型的交易,交易达成后被收购方仍为上市公司。此类交易的主要动机是多元化投资,或是与目标公司拓展关系,24%的交易(即119宗,占18%)属于这一类,被收购企业仍保持较大的独立性。

 

虽然中国国内这类收购十分成功,但在境外不然。平均而言,自购买日起到今天,买家年均亏损约 7%。如果考虑机会成本,即向国内企业进行类似的少数股权投资,投资回报会更难看。因为自2008年起,国内股价年均涨幅达15%。这类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时机不对,大部分交易集中在金融服务和电脑电子行业,平均亏损为期初投资的30%左右。受创最重的当属零售业和专业服务业,平均亏损为期初投资的70%。

 

这些问题固然值得讨论,但我们更应关注买方,跨境投资是否成功?是否为公司创造了价值?如果没有,原因是什么?根据这个标准,中企过去十年的跨境并购成绩并不如意。约 60%的交易,近300宗,约合3000亿美元,并没有为中国买家创造实际价值。因此,要真正评估一宗交易是否成功,我们必须追根溯源,看看当初交易双方定下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。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400-888-8888